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怎样办好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五年来,威尼斯886699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1条措施,深入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切实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关键课程作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总工会主席王大南,副省长杨志文、刘超先后赴我校为师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党委每学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列为重点建设学科,加大投入和政策保障,推动优先发展。校党委书记联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院开展讲、听、评思政课,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全体校领导每学期赴联点学院讲授“开学第一课”,凝聚育人合力。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制定思政课教学规范,对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学业辅导等提出具体要求,实施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百年党史、抗疫精神等作为鲜活教材,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及观摩教学中心,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体验教学,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显著增强,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不断提高。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强化课堂和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着力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高校作用,制定落实大思政工作规划,先后投入850余万元资金用于课程建设,构建了一体化思政课示范课程群。发挥教学研究的支撑作用,实施110余个教学实践项目,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显著增强。
拓展实践育人,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修订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明确实践环节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比重不低于15%,与海北州原子城、格尔木市将军楼、果洛州班玛红军沟等省内红色教育基地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突出“两弹一星”精神的品牌效应,成立“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组建6个科研团队,建成“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平均每年接待校内外参观人数高达上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作用。强化社会服务,组建教师宣讲团、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通过送教下乡、录制党史教育视频、开展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全省中小学、机关、企业、农村牧区(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的政策理论宣讲,每年承担校外宣讲超200场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霍霞荣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学校10名同志受聘为青海省省级理论宣讲专家。
强化理论研究,服务创新发展。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大学生德育中心等6个研究平台,“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青海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和教育部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中宣部“马工程”重大项目和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教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推进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产出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研究项目82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积极开展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全面推动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24年学校获批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严格落实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配备制度,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5年来新增思政课专任教师18名,鼓励支持12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借力20名思政课特聘教授、13名对口支援高校专家、6名高校银龄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传帮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思政课中青年教师培育计划,通过治学研修、攻读学位、交流培训和为青年教师选派“业务导师”等多种途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为38.8%;先后有10余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师”“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优秀教师”“青海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威尼斯886699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持续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办好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