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1.严纯华: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等奖励。
2.李玉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系、美国Nortre Dame (圣母) 大学国家放射实验室和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研究及合作研究。研究领域为碳基和富碳分子基材料定向;多维、大尺寸聚集态结构和异质结构自组织生长、自组装方法学以及在能源、催化和光电等领域的应用。曾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奖项。
3.卜显和: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主持人和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主持人和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现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多项科研计划。长期从事功能配合物化学、晶体工程、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交叉领域课题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现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多项科研计划。
4.陈 荣: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一处原处长。
5.曹 荣: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一直从事含硫过渡金属化学、金属原子团簇化学、金属配位聚合物化学及无机纳米分子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等二十余项科研项目。
6.陈接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制备化学和固体材料化学。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等科研项目。曾先后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7.崔 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手性分子设计、合成与组装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与分离手性有机和金属-有机多孔材料。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及上海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项科研项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8.段春迎: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评专家。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研究,研究内容聚焦于金属-有机限域空间的可控组装、仿生识别与不对称催化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 “973”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9.付洪刚: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黑龙江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学科中的材料结构理论、晶态半导体材料、介孔材料以及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和黑龙江省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
10.高子伟: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先后承担国家武器装备探索研究重大项目(国防“973”)子专题1项、“973”前期专项研究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项目1项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曾先后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记二等功一次,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11.郭国聪: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无机-有机杂化光功能材料、红外非线性晶体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仪器专项、面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和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福建省重大和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近五十项。
12.贾殿赠:新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新疆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洁净能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新疆区委会主委。主要从事固相配位化学及功能材料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13.金国新:复旦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有机化学、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曾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奖、德国洪堡研究奖。
14.李 丹:暨南大学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中国化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配合超分子其聚集体的合成组装、结构和功能、纳米材料的组装、结构与功能化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先进个人;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劳动模范”、汕头大学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15.刘伟生:兰州大学/威尼斯886699教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先后在香港大学化学系做研究助理和访问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威尼斯886699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无机化学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稀土化学、功能配合物、功能材料化学。有关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次、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
16.鲁统部:天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的研究,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备清洁氢能源催化剂(含OER与HER催化剂)、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等。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发表论文被他引9800余次,H指数56。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3项。曾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
17.牛景杨:河南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河南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国家级“化学”特色专业负责人、河南省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我国丰产元素钨、钼聚金属氧酸化学及功能材料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聚金属氧酸电荷转移盐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基金2项、省级项目多项。
18.苏成勇: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领域为配位超分子化学与材料,主要从事清洁能源与环境相关性金属-有机新材料、纳微限域空间特性化学与物理行为的研究。他引超过2.2万次,H指数78,入选2018-19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苏忠民:吉林大学教授。曾任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致力于金属-氧簇类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光电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承担教育部创新团队、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杰出青年及“863计划”等项目。
20.孙为银: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面上等科研项目。已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14、2015、2016和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1.童明良:中山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化学和磁分子固体材料研究。先后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和国家级培养对象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2.吴志坚: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入选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百人计划”。曾先后主持和参加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23.杨国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暨百人计划”、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聘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氧合团簇化学研究,包括过渡金属氧合团簇、稀土氧合团簇、锗氧团簇、硼氧团簇、基于氧合团簇单元构建的多孔材料、催化材料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等。2014-2017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科学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4.张亚文: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和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面向新能源的稀土-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合理设计、控制合成、有序组装、催化特性及构效关系。
25.左景林: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先后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分子及自旋体系中的量子调控”和“分子体系中电子电荷和自旋的量子调控”首席科学家。研究方向包括:(1)基于分子导体的多功能材料研究,包括磁性半导体和磁性导体等;(2)新型单分子和单链磁体的研究;(3)手性磁体和分子多铁体等多功能配合物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